春天来了,万物复苏。
此时,我们身体内的阳气也悄悄升起,大自然的清新力量正引领着体内的垃圾与浊气往外排。
在中医理论中,脾被亲切地赞誉为 气血生化之源,它主运化、升清。
温柔的春风轻拂过脸庞,我们体内的脾也会跟着欢快起来,焕发着新的活力。
因此,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,我们更应该细心呵护脾脏,助力身体顺畅地排除累积的废物。
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三种脾胃特别喜爱的食物吧,它们可是春天里的最佳拍档哦。
茯苓
平价的【九大仙草】之一
茯苓,灵秀的菌种,静静依偎在松树旁。
展开剩余83%虽不起眼却贵为“九大仙草”之一, 平价、好用。
它味道清新微甜,性情温和,安全无害,能深入肺、脾、小肠三经。
正如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所记载:
茯苓主要能够补充脾气,促进小便排出,缓解烦渴,平定惊悸,长期服用还能延年益寿。
茯苓的绝技在于行水,既能助水液从皮肤透出,又能让多余水分随小便排出。
《世补斋医学》指出,茯苓是治痰要药。
痰由水湿生,茯苓利水;痰随湿动,茯苓行湿。在众多利水药材中,茯苓能化痰,实属难得。
茯苓块不易溶于水,但久泡久煮便能充分释效。若想简便,茯苓粉也是佳选。
如果你正为湿气重导致的脱发烦恼。
不妨试试岳美中推荐的食疗方——一味茯苓饮。
年轻人脱发,除了肾虚,湿气重和痰湿多也是元凶。
毛囊里湿气痰湿堆积,就像土壤板结,头发怎能茁壮?
自然界的优质土壤,雨后水能迅速渗透,不积水湿。
同理,体内静止的水湿久了,也会变浊发臭。
茯苓的妙处,在于能引导毛囊里的“臭水”下行排出,毛囊环境改善了,头发自然长得好。
痰湿污水少了,气血就能顺畅滋养头皮,头发自然 长得好。
而且,不少朋友用了茯苓,不仅头发变好了,皮肤也光滑了,脸上不油腻,便便也成型了。
这一切,都是因为体内湿气少了,气血不再被湿气拖累,身体慢慢能养好自己了。
山药
慢慢把痰排出来
说到养脾胃,山药这位“养生达人”可不能不提。
它味道甘甜,性格温和,跟肺、脾、肾三经关系铁得很,《神农本草经》里都把它列为上品呢。
书中记载:山药味甘温,补虚羸,除寒热邪气;补中,益气力,长肌肉。
民国名医张锡纯也对山药赞不绝口,说它性平,日常吃最合适不过了。
他建议咱们直接用新鲜山药煮汁喝,坚持喝一段时间,你会发现,整个人都舒坦多啦。
从中医的角度看,脾是肺的母亲。
妈妈身强体壮,孩子自然也是活力满满;妈妈要是虚弱了,孩子也跟着没了精神气儿。
你有没有发现,有些人病好了以后,咳嗽还是缠缠绵绵,那种虚弱的咳,好像全身的力气都被 抽走了。
这时候,山药水就是个暖心的小伙伴,能帮你把身体里的那点小邪气赶出去。
春天,天气说变就变,一不小心就受寒了。
当你觉得一股寒气直往骨头里钻,开始打喷嚏、流清鼻涕的时候,赶紧煮点怀山药水,大约50克就行。
趁热乎乎地喝下去,然后钻进被窝好好睡一觉。
此外,山药还能帮我们通顺肠道,改善便秘,还能养肤美容,排痰解渴……
白扁豆
脾胃最喜欢的谷物
白扁豆,这被誉为“脾之谷”的谷物, 脾胃超爱的美食之一。
《本草纲目》说它性质温和平衡,能通达三焦,化清降浊。
简单说,白扁豆擅长治疗脾胃的疾病,能健脾,还能祛湿。
它调节身体水液代谢,升清降浊,专门解决中焦脾胃的小毛病。
脾胃最怕湿气,湿气让气血运行不畅,身体就不舒服。
所以,祛湿健脾都很重要。
祛湿不健脾,湿气除不尽;健脾不祛湿,效果也减半。
天气变暖,湿气加重,白扁豆来帮忙,煮汤、煮粥都行,带来满满温暖和舒适。
健脾祛湿,不只是红豆薏米的专利哦。
脾胃超爱的“一根宝”——山药,“一谷珍”白扁豆,还有“一仙草”茯苓,这些都是好搭档。
可以单用,也可以一起用起来。
发布于:山西省